1.日本汽车为什么能够崛起?

2.沙特可能再度发动价格战!负油价危机卷土重来?

3.从建湖到大丰荷兰花海来回油费需要多少

4.400米巨轮堵死苏伊士运河,这对国际油价会有何影响?

5.为什么荷兰人家居生活离不开自行车

6.国内成品油调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日本汽车为什么能够崛起?

荷兰汽油价格_荷兰油价与中国油价哪个高

日本 汽车 之所以能崛起首先离不开政治因素,尤其是战争;再者就是石油危机;最后就是日本企业自身不断的传承和革新。

说起日本的 汽车 工业发展,肯定避不开丰田和本田,这2家企业是日本 汽车 工业的名片,奠定了日系品牌在全球的地位。

一、日本 汽车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因素

1.二战帮助日本 汽车 工业度过艰难期

吉田真太郎在1904 年成立日本第一家 汽车 厂东京 汽车 制造厂(现五十铃 汽车 公司),3 年后制造出第一台日本国产汽油轿车“太古里1 号”。1914年,三菱重工制造了22台Modal A 汽车 ,这是日本 历史 上第一款量产车型。Model A的外观借鉴了菲亚特A3-3。但日本正儿八经开始造车是从1936年, 汽车 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 汽车 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

刚开始造车的时候日本其实跟国内自主品牌是一样的,自主品牌很多刚开始的时候都模仿丰田,比如比亚迪F3模仿丰田的花冠,丰田其实一开始也一样。丰田品牌刚创立的时候也是拆解国外品牌进行研究模仿。一开始是从内到外大范围的照搬模仿,后来是模仿为主,自主研发为辅;最后才是自主研发。

这段时间,日本的 汽车 也很不好过,因为造出的 汽车 质量不好,没有人买。那怎么办呢?战争来了,日本军队需要采购大量的 汽车 ,这样日本的 汽车 工业就有钱可挣了,就可以度过最艰难的起步阶段。

20年代美国 汽车 三巨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就在日本建立了 汽车 装配线,到1929年这些公司的年产量已近三万辆,这一年,日本自己的 汽车 公司所生产的不过500辆。可是,日本的生产发展得很快,到1938年,已经可以完全停止一切外国 汽车 和卡车的进口了。1936年产量提高到8841辆。1938年是30880辆,1941年达到了47901辆,同时还生产了1024辆坦克。在1941年12月,日本陆军已经拥有62500辆军用卡车在服役了。

2)朝鲜战争再次帮助日本车企渡过第二次难关

1949 1950年的日本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1950年6月25日爆发朝鲜战争,正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场战争使整个日本突然沉浸在一种异常的亢奋之中,日本首相吉田茂高兴得大叫“此乃天助我也”。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特需”大大激发了日本企业的生产和投资活动,日本国民像支援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一样努力生产,日本大部分电力、煤炭、海陆交通和100多万人为朝鲜战争服务,日本经济的潜在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

当时,丰田公司就收到了大量的美军订单,难怪丰田人形容朝鲜战争是“上帝的礼物”。尽管丰田卡车看起来很难看,车箱用松木杆简单拼凑搭建,质量性能远不如美国的福特,但是价格低廉,适合朝鲜错综复杂的地形,即使被中国人民志愿军袭击或缴获,也不至于损失太大。美军向丰田订购卡车,除了因为从美国本土运送到朝鲜运费昂贵之外,时间上也来不及。而且,买方是美国军方,他们支付现金,绝不拖欠,甚至还痛快地答应了提高售价的要求。战争给丰田 汽车 带来了机遇,但丰田也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起死回生,财源滚滚,销售量显著回升,资金链恢复,丰田迅速发展起来。

1951年,丰田终于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扭亏为盈。美军46亿日元的巨额军用卡车订单纷至沓来,与日俱增。丰田 汽车 厂接到军用卡车的订单之后,那些接到转包订单的工厂便开始生产车体的各种零件。

二、石油危机铸就日系车打开全球市场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太人的赎罪日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在经历前几天的失利后,以色列迅速扭转了局面,并在两线都取得了出色的反击战果,战争最后以埃及和叙利亚的失败告终。然而整个阿拉伯世界国家认为是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以色列强有力的军事援助导致了他们的战败,所以作为惩罚,OAPEC(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发起了针对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和英国的石油禁运,国际油价从3美元/桶疯涨到12美元/桶,1973年石油危机由此爆发。

这次石油危机的最大受益者估计就是日本 汽车 厂商了。之前日本 汽车 在美国市场上并不受重视,尽管销量也还可以,但美国人一直觉得日本车是廉价货,上不了台面,真就是“开辆日本车都不好意思跟邻居打招呼”的感觉。

但危机影响越来越大时,美国人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日本车要比美国车轻很多,也省油得多,当时的丰田卡罗拉、本田思域这些车型都开始大卖。而日本厂商用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财富开始创建各自的豪华品牌,1986的讴歌、1989年的雷克萨斯和英菲尼迪都是在石油危机之后创建的,假设如果没有这次以及随后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日本 汽车 销量也就没有爆发性的增涨,没有了财富的积累,这些日系豪华品牌可能就会延后很多年才会出现,或者甚至都不会诞生。

20 世纪70 年代的石油危机重创了欧美车商,但是却让推崇小排量车的日本车企从中受益,日本 汽车 就被推上了世界 汽车 的舞台,石油危机之后,美国一部分家庭难以承担高昂的油费,选择了日本 汽车 代替大排量美系车,而在欧洲注重节能减排之后,日本车又进一步抓住了欧洲市场,一跃成为世界 汽车 工业的巨头。

1976 年,日本 汽车 出口达到250 万辆之多,首次超过国内销量。20世纪70年代以后,虽然日本经济走向成熟,经济增长率下降,但 汽车 产业继续保持近15%的高增长率。而日本 汽车 产业的这一“黄金时期”基本持续到20纪80年代中期。此后,日本 汽车 市场的增长速度也开始减缓,但出口依然强势,推动 汽车 产业的不断发展。

三、传承与革新让日本企业工业步步向前

1.日本企业的精神会得到传承

日本企业的文化就是绝对的忍耐顺从,上司对下属说什么得到的回复都是“哈依!哈依!”,你很少听到日本企业的下属反对上司的观点,更不用说跟上司咆哮了。日本人的这种表现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他们从内心也是对上级的指示义无反顾的执行。

凡是上级指示的日本下属都会执行,即时管理层换届了,上一任的东西也都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而不是别出心裁,另起灶炉。比如丰田的TOYOTA WAY、本田的三个喜悦,这是日本车企的企业文化,不管谁当老大,都得遵守。并且日本企业一旦制定了中长期的战略,后来者也会义无反顾的执行,这与国内某些企业完全不同。

日本人还有个特点,就是业务交接的时候特别仔细,各项目开展的进度,注意事项等等都会交接的非常仔细。这个跟国内的一些企业不一样,交接的时候两只手空空一握手就完成交接了。

丰田最典型的就是TOYOTA WAY,这种工作方式在丰田的每一个人都要践行。

在本田的企业文化里,流行着“三个喜悦”,即购买喜悦、销售喜悦、制造喜悦,在这三个喜悦中,居于首位的是购买喜悦,要把用户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希望消费者在购买了广本的 汽车 后,能够得到优质产品所带来的驾驶喜悦和优质服务所带来的 情感 喜悦。在消费者对 汽车 产品有了更多了解, 汽车 市场有了更多选择的今天,保证消费者得到购买喜悦是保留老客户并开发新客户的重要法宝。 本田这种文化也在传承。

2.日本企业的不断革新

丰田于1997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混合动力乘用车"PRIUS普锐斯" , 并一直为实现其"绿色交通"愿景而努力,最终希望 汽车 能够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满足 社会 的交通需求。为实现这一愿景,丰田开发出了以油电混合动力技术为核心的多款 汽车 ,包括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车等。

此外,丰田将继续 探索 各种可能性以充分利用各种能源形式,包括氢能、汽油、柴油、电能和其他石油替代燃料。丰田的造车哲学就是,在最合适的时间和地点为人们提供最合适的 汽车 ,旨在根据各国的能源状况、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为客户提供最环保的 汽车 。

在技术研发方面,本田一点也不示弱。氢燃料电池车只产生水的终极环保技术,利用氢能源产生的电力驱动行驶的FCV被视为终极环保 汽车 ,为实现“零碳排放 社会 ”,Honda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和产品,加速打造零碳排放 社会 。本田是世界首个发动机罩内搭载的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全球首个实现将燃料电池动力总成系统集中收纳于前发动机舱内,大幅提升了车内空间利用率。

紧凑的结构与V6发动机体积相似, 创新 科技 使燃料电池堆更加紧凑,燃料电池堆和集成动力总成的尺寸与普通V6发动机相仿。集合了燃料电池堆、FC升压转换器、动力控制单元、电动空气压缩机、氢和空气的供给系统等。

那是因为中国人还没有觉醒![灵光一闪]

日本造 汽车 就是看到了

汽车 的未来!

美国是个因 汽车 繁荣的 社会

丰田就是这样开始造车的

再有日本有一个反求工程

反求通俗的意思就是

把好东西买回来拆开研究

在提高质量的基础上用来仿造

日本认识到要经济强大

必须走出国门

他们的 汽车 也就在跌跌撞撞中

走进美国

也就是日本 汽车 崛起

就是敢挑战 汽车 大国!

还有重要的就是日本制造业

注重戴明工业管理

戴明工业管理

这个人在美国吃不开

反而在日本吃的开

是不是美国也很后悔没重视戴明呢?

这还说明什么呢?

对日本鬼子,我们做的太少。首先我们要研究日本、学习、赶超日本。然后,我们还要打压、欺负日本,让其断绝念想。最后彻底消灭或殖民奴役它。

主要是当年的石油危机造就了日本 汽车 !

沙特可能再度发动价格战!负油价危机卷土重来?

全球石油市场的持续疲软似乎正在加剧欧佩克+内部的紧张局势,其领导层内部的分裂现在也迫在眉睫。

与之前的评估相比,预计2020-2021年第四季度全球石油和石油产品需求不会出现 健康 增长。全球石油储备水平仍然很高,国际交易员公开质疑目前欧佩克+向市场投放额外石油的举措, 因为目前对这些油没有需求,现在印度成为疫情重灾区,欧洲局势不妙,单日新增已超过美国,甚至还是可怕的指数增长,不得不重回封锁,所以全球原油消耗的中坚力量印度和欧盟的需求水平远不及疫情前,甚至随着冬季来临还会持续下滑。

而对于OPEC+的产油国而言,石油就是命,其中的绝大部分经济体其GDP完全依赖能源出口,所以,眼前最重要的不是把产品卖个好价钱,而是卖出去!

按此前OPEC+达成的减产协议,2021年1月,之前减产约1000万桶/日(2020年5月)将降至600万桶/日。正如5月份所说,即使是现有的削减也不够,削减的放松只会延长目前疲软的市场状况。

可是对于OEPC的领头羊沙特而言,目前油价太低,无法维持沙特政府的战略。沙特政府预算的最新报告基于每桶50美元的假设,现实情况是目前的油价处于40多美元的低位。

随着国内经济压力和失业率的增加,如果合作不能带来必要的回报,新一轮油价战的旧选择并非不可想象。

上一次低油价之战,引发世界上首次出现负油价,致使世界能源三巨头的美国受创惨重,数据显示,截至10月4日,美国今年申请破产的较大规模企业达504家,超过2010年以来任何可比时期的破产申请数量。申请破产企业中, 消费、工业和能源企业占了大头。包括鼎鼎有名的巨头 惠廷石油(Whiting Petroleum),切萨皮克能源公司(Chesapeake Energy)。

一旦打价格战,毫无疑问将是整个产业链危机。受创的不仅仅是卖方,还有买方。例如,有人猜测作为买方是否可以借机囤货,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以中国市场为例,2 020年半年度 财报显示,中石油实现营收9290.45亿元,同比下滑22.3%; 净亏损299.83亿元 ,同比下滑205.5%;中石化上半年盈利6.09亿元人民币,按年跌24.3%;中海油上半年的油气销售收入达663.4亿元,同比下降近三成;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65.7%。

印度石油公司第四季度一次性损失1130亿卢比,甚至连印度最大国有炼油公司也不得不卖身保命。就在6月份, 纳亚拉石油公司(Nayara)一个价值高达90亿美元的石化项目50%的股权被卖给荷兰石油巨头壳牌。

所以,无论是低油价还是高油价都是一把双刃剑,极端的价格战终将引发恶性混战。

从建湖到大丰荷兰花海来回油费需要多少

建湖县到大丰荷兰花海自驾费用:

全程约72公里,高速公路收费:25元(建湖东收费站-大丰北收费站:计费距离56公里),油费:油价按盐城今日92#汽油价格,7.63元/升,油耗按中等排量手动挡

7.8升/百公里,0.72×7.63×7.8≈43元

合计:25+43=68元

附行驶路线示意图:

400米巨轮堵死苏伊士运河,这对国际油价会有何影响?

400米巨轮堵死苏伊士运河,这对国际油价目前为止涨幅在2.07%~2.22%之间。苏伊士运河是跨越亚洲,非洲和亚非边界的主要航运海道。这条路线对于将石油运输到液化天然气是必不可少的。据Braemar ACM船舶经纪公司研究部负责人Anoop Singh称,每天大约有60万桶原油从中东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到欧洲和美国。据统计,全球海上货运量的20%,欧洲和亚洲国家之间的货运量的80%,以及全球25%的油轮都通过苏伊士运河。从照片中不难看出,这种?怪兽?作为?塞子?可以说是非常尽责的:船首卡在一侧的岸上,船尾几乎碰到了另一侧的岸,它被卡在河道上,迫使苏伊士运河从北向南瘫痪。

据了解,这架货机来自台湾长荣集团,名为? Ever Given?,中文名字为? Chang Ci Hao?,? Cawei?也是真实的交易。该船长400米,宽59米,吃水深度15.7米,船上装有数百个集装箱,总吨位219,000吨,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轮之一。?长赐号? 于3月4日出发,并于3月22日到达埃及的苏伊士运河。原定于3月31日到达荷兰鹿特丹。

这也造成了苏伊士运河的双向交通拥堵,苏伊士运河别无选择,只能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宣布一项禁令。目前,至少有100艘船正在等待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或地中海,还有10艘载有1300万桶原油的油轮也受到影响。不仅可航行的船只受到影响,而且今天,港口和水运部门的股票也受到了威胁。

中远海运控股有限公司跌幅最大,招商港口跌幅超过4%,港口水运行业总体跌幅2%。但是,油价已脱离?深V?趋势。到目前为止,布伦特原油价格报每桶62.05美元,涨幅为2.07%。 WTI原油价格报每桶59.04美元,涨幅为2.22%。要想把?长赐号?移走,用埃及当地政府的话说,要从搁浅海域周围挖走大量沙子,这需要几天时间。?

为什么荷兰人家居生活离不开自行车

物),会受到更大力度处罚。

荷兰人为什么喜欢骑自行车?其实跟欧洲其他国家类似,到了上世纪50-60年代,荷兰的汽车拥有者数量火箭般飙升,荷兰人出行从自行车为主转变为汽车为主,路况变得越来越拥堵,自行车被挤到了公路边缘。

另一方面,因汽车剧增带来的交通事故和死亡人数也暴涨。1971年,超过3000人死于机动车交通事故,其中450人是儿童。

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荷兰人发起了一项名为“停止谋杀儿童”的社会运动,这个名字是当年荷兰记者维克在报道自己孩子遭遇交通事故不幸身亡时用的标题。这项运动的支持者呼吁政府,为儿童提供更安全的骑车环境。

此外,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原油生产国停止向美国和西欧国家出口石油,大幅推高欧美地区的油价(甚至紧缺)。社会诉求加上石油危机,双重压力推动荷兰政府投资改进骑行基础设施。

在荷兰,自行车通行的指示标志随处可见,骑行道路平整,有单独的交通标识和信号灯。而且,自行车道足够宽,两辆车并排骑行、超车也绰绰有余。你能在荷兰看到:“自行车街道:汽车是客人。”在转盘路口,汽车司机再着急,也得耐心等待骑行者先通行。

自行车是荷兰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根本不在乎最新型、高科技的自行车,认为自行车是他们人生中“可信任的伙伴”——越老,越好。如果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越能显示地位,似乎这是恒久之爱的证明。

荷兰孩子甚至没学会走路,就已泡在自行车世界里。荷兰婴儿经常被父母放在一种特殊的自行车里带着出行,它是带着一个特制座位的“货物自行车”,座位往往配有遮阳遮雨棚。

孩子成长后会有自己的自行车,这些童车也经过特殊设计,骑起来更容易和安全。道路足够宽敞,可让孩子跟父母一起并肩骑行。此外,荷兰禁止未满18岁公民申领汽车驾照,这也让骑行成为荷兰青少年的一个选择。

为推广骑行,荷兰政府还在教育中引入自行车教学相关课程,且是必修课。所有学校都有自行车停车位,一些学校90%学生都是自己骑行上学。

由荷兰的自行车,联想到中国的公车,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自行车数量越来越少,而公车队伍却不断壮大,每年都以超过20%的增速增加。

有资料表明, 中国目前的公车拥有量超过350万辆,这些公车大部分又是领导的专车, 在公车使用上也是三分下, 真正用在公务上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 官员私用的又占三分之一, 司机私用的也占三分之一。

如此庞大的公车队伍, 如此严重的公车私用,每年耗费超 过3000亿元的经费, 远远超过我国军费开支,也超过我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

而且公车私用频率过大(现在貌似好一点),加上私家车, 导致不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

作为世界上富有的国度, 荷兰政府并不是购不起车、 养不起车, 但政府依然只购置少量的公车, 并且严加管理, 官员办私事多是坐自行车的;

而作为世界上发展中的国家, 中国的各级政府却购置了大量的公车, 并且公车私用现象在某些地方还挺普遍的。

再说,中国人骑自行车往往是迫不得已,一有机会,就尽早更换成电动自行车,或者小轿车。所以,自行车这东西难道就注定要消失在我们的生活里了吗?

本来以为,荷兰人的自行车少不了“Made in China”,但没想到的是,在荷兰近距离观察多次,竟没有发现一辆中国制造。

荷兰产自行车价格很贵,大约是中国产自行车的10倍,荷兰人还是趋之若鹜地购买国货。究其原因,可不是荷兰人爱国,而是人家的自行车质量非常好。

据说,荷产的自行车两年才需要打一次气,若是3个月就要打气,说明这辆车有毛病了,应该送去修理。而我们的自行车一个星期打一次气就算不错了。

所以,虽然中国自行车产量占到世界总产量和出口量的60%以上,以绝对优势占据全球排名第一。但是,在人均拥有自行车数量和骑车出行的比例上,荷兰却远远超过中国。

再加上荷兰人不论贫富或社会地位高低,对自行车都十分喜爱。所以,荷兰人才会家家都以拥有自行车为骄傲!

荷兰人从小要学会两件事:骑自行车和游泳。荷兰人骑自行车出行率达26%,四分之一的荷兰人日常上下班靠骑车,荷兰1.5万公里自行车专道通往全国,自行车已融入荷兰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荷兰虽然富有,但政府却只有少量公车,除政府首脑及极个别部长配备专车,且专车只限于执行公务时使用外,其余的官员都没有专车,执行公务需用车时,向政府办公厅申请。不少政府官员,甚至是部长平时上下班、办私事都是骑自行车的。对比起来,中国的官员真的要惭愧惭愧。

《我去上学啦》哈尔滨站开始

国内成品油调价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成品油调价机制影响因素

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是由成品油调价机制决定的,那成品油调价机制影响因素有哪些?

本次是2020年国内成品油第6次调整,本次调价过后,2020年成品油调价将呈现?零涨三跌三搁浅?格局。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跌至18年以来的最低点,美国WTI和布伦特期货价格已经双双逼近20美元/桶。截止3月30日,WTI原油期货收跌1.42美元,报20.0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2.17美元,报22.76美元/桶,原油综合变化率-33.52%,预计对应下调幅度1210元/吨,约合0.9元/升。

过去的十五年来,我国成品油调价体制已经进行了五次较大的调整。除了第一阶段以外,整体油价受政策调控较多,并且没有一个固定的调整体制,这使得相关企业对成品油价格的预测失灵,在增减库存时存在较多的风险。另外这种合理性也导致投机机会的下降。

刚刚进行的这次调整,则是相比前次标准向市场化更推进了一步。其中调价标准出现了下降,使得日均波动阈值由0.17-0.18元下调至0.08元左右,而调价周期亦进行了缩减,也是使国内成品油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滞后的现象得到了一些改善。

虽然波动节奏与国际原油相比有所改善,但是从波动幅度上来说比前几个阶段有所收窄,这亦说明了政策对成品油价格的控制仅停留在挂钩的层面。

至于幅度收窄的原因,从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便可比较出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存在明显的溢价,而这种溢价则主要是由08年下半年所拉大的。当时原油逢金融危机大幅下跌,而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跌的幅度远远小于国际油价,在这种情况下油炼企业的毛利率波动中枢由-5%左右上升至5%左右。而虽然这种差价在第四阶段有所收敛,但溢价仍然非常明显。而相对毛利率来说,面对同样的原油成本,新加坡和荷兰基本达到5%-10%,而美国的中枢亦是在15%左右,这一点说明我国的炼油技术仍然非常落后,亦是成品油价格脱钩的推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