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珠宝业的现状

2.有关经济文章的读后感

中国珠宝业的现状

美国危机加剧金价能否突围美元_美国危机加剧金价能否突围

中国的珠宝首饰消费市场早于整个奢侈品消费市场位居世界第二,但整个珠宝首饰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珠宝行业是一个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历史的古老行业,整个行业发展历程可谓此起彼伏,波澜壮阔。谁能走过“严冬”,不取决于现在的珠宝企业的发展规模、资本实力和人才结构,也不取决于现在珠宝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区域优势和品牌影响力,而是取决于这些企业的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的执行水平。

本文通过结合其他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分析论述了我国珠宝业的现状与未来,希望为我国中小珠宝企业提供一条可借鉴的发展战略思路。

我国珠宝企业据统计有5000多家,零售终端约有两万多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的定义,我国现阶段的珠宝企业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而且多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

我国珠宝企业中的生产型企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附加值的企业,是依靠赚取微薄的加工费而生存的。随着新劳动法的推出,原有的不规范的 “低成本”用工制度基本陷于崩溃。用工成本20%至30%的上升,对于那些投资回报率在30%以下的企业,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不用说其他危机,就是眼前的社保问题,对于那些生产型的中小珠宝企业已是一个巨大的危机。这些都可以通过其他行业大量的小厂倒闭来进行佐证。生产型企业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产品设计的版权问题,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缺少研发能力、靠抄版过日子的生产型企业灭亡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处于珠宝产业链中游的珠宝首饰批发企业,是行业中最悲惨、最值得同情的企业。且不说去年的数家批发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而人间蒸发,就是今年也有一些批发企业因经营风险加大和利润率过低而偃旗息鼓。

以前批发企业的厂家大量赊货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现款现货和日批日结;以前的数千万元的日常铺货早也被高息压得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精打细算地追求“最佳铺货量”。可以预见,随着生产型企业的品牌化之路推进和连锁经营企业的配货体系不断健全,单纯性的批发企业将迎来“穷途末路”。

珠宝终端的危机相对来说也许会小一些,“决胜终端”这句口号其实也体现了珠宝终端的特殊价值。目前,中国的珠宝终端以两种模式为主,一种是商场专柜模式,一种是专卖店模式。商场专柜模式现在的竞争越来越变成少数品牌之间的专利,卡地亚、施华洛世奇、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戴梦得、六福和金至尊等品牌基本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他的品牌在商场中基本处于陪衬和点缀的地位。

而每年一度的“调场游戏”和不公平的“二等国民待遇”,会让这种竞争局面越来越有利于那些现在处于优势地位的品牌,而那些大量的“全国品牌” 要么另辟蹊径,要么坐待出局,要么勉强糊口。专卖店模式也许是未来珠宝零售终端的主流模式,因为这种零售模式有着高度的自主权和稳定性,非常适合品牌连锁企业的稳步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这种店铺经营模式仍不成熟,随着品牌连锁经营的高速发展和连锁经营体系之间的竞争加剧,专卖店模式也将面临巨大的考验。比如:未来专卖店模式的转换成本将更高,难度将更大,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崩溃风险越来越大,任何专卖店都不可能在总部出现危机时独善其身。独家老店虽然不会遭受“池鱼”之祸,但独家老店在品牌林立时代的生存和发展状况也十分堪忧。不仅如此,现在消费者的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这种因贫富分化加剧而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迟早要波及珠宝行业。众所周知,“纺锤型”的消费者结构比“哑铃型”的消费者结构更有利于一个行业的发展,而这种局面现在来看维持下去也许会越来越难。

企业经营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埋头苦干、只顾眼前是很容易深陷危机之中的。古语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企业不看准自己的产业发展方向,不及时了解经营环境的客观变化,不锐意进取、积极创新,是不可能基业长青的,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

当前我国中小珠宝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新《劳动法》造成的用工成本上升、国际国内金价的大幅波动和通货膨胀的居高不下,同时还要面对国外强势品牌的大规模入侵。

不仅如此,企业还要面对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战略、产品、营销、管理、渠道、品牌、文化和人才等问题,样样都要企业的命,样样都让企业的决策者们夜不安寝。危机总是与机遇相伴。在整个行业即将进行盘整之际,如果能顺势而为,找对产业发展方向,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同样能让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

首先,生产型的珠宝企业,虽然不可能像百泰首饰一样大手笔试水终端,但也可以选择专业化生产的发展模式,也可以称之为:集中生产单一产品或服务的战略。如,生产一些独具特色的产品,在细分领域中称王。现在已有一些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特色,或是在一定的地域中处于领导地位。如果这些企业能把握这些优势,通过在一个细分领域做大做强,生产型企业仍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不过要加大对生产研发方面的投入,以及与一些国际机构和国内行业组织进行充分的借力合作。

细分为王和借力发展可以说是生产型企业发展的首选策略,向下延伸参与批发、零售和横向发展多品类生产的成功机会相对渺茫。

其次,批发型的珠宝企业,必须积极主动改变当前的盈利模式,越来越成熟的厂家展厅批发和在线版房,以及各连锁经营品牌的配货中心都将逐渐减弱批发企业的地位。批发企业在上下游的夹缝中是无法发展壮大的,必须及时地进行企业经营战略转型。批发企业最好的转型趋势是自己发展成为区域品牌,或是给国内强势品牌做区域配货中心。前者的发展战略也可以说是纵向一体化战略,需要一定的前期品牌推广投入;后者由于走的是整体转型战略,未来很可能为强势品牌做嫁衣,但两种方案都比继续在等待中被迫转型或关门强。虽然不能说批发企业是阶段性的产物,但珠宝行业中批发企业的生存环境绝对会越来越恶劣,生存和发展都将日益艰难。

最后,处于零售地位的终端珠宝企业,审时度势的加入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连锁经营体系和打造成地方强势品牌,是必由的发展之路。连锁经营绝对是未来的终端主要经营模式,而专卖店模式更是连锁经营加盟的首选。国内目前的连锁加盟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大量二流商场中的品牌专柜和小型的专卖店未来前景堪忧。随着以大中专卖店模式为主要渠道选择的强势品牌的攻城略池,那些根基不稳的中小企业发展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以六桂福珠宝的大型专卖店模式为例,到一个城市即选择优秀的地段开设一个大型的专卖店,投资规模基本在4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租约更长达5年至8年。显而易见,这样的品牌专卖店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是很大的。再加上精致的装修、强势的营销和卓越的产品服务,大型专卖店成为当地的领头羊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选择比努力重要”。现在的中国中小珠宝企业已经到了一个需要立即作出选择的时候,任何等待和彷徨都可能丧失机遇,都可能迎来灭顶之灾。

无论处在珠宝行业上游、中游和下游的企业,未来的竞争攻防绝对是极其残酷。只有早日选择好企业的发展方向,制定好科学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执行好既定的发展策略,才能真正地走出挣扎求生的窘境,才能真正地迎来大步发展的机遇。

有资料表明,美国平均每年注册成立50万家企业,有不到千分之一的企业能上升到中型企业,或是称之为稳定企业。1000家企业中999家基本都在这个水平线下消失了,其中95%的企业在3年之内就破产了,其余的企业就永远停留在小老板的行列。

2005年公布的中国首部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称:20年来,中国每年新生企业近15万家,而每年消亡的企业也达十几万家。60%的民营企业在5年内破产,85%的企业在10年内死亡,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2.9年。

这是一个多么严酷的现实,我国中小珠宝企业也很难逃过这个宿命。在我国当前市场开放的程度越来越高,全球一体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机会越来越少;企业技术创新速度越来越快,劳动力和其他商务成本越来越高;消费者越来越成熟的现状下,如果企业不进行深入、系统的战略性思考,如果企业没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战略,企业不要说发展,就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

我国珠宝业一直以来被喻为朝阳产业,现在似乎仍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然而,随着我国股市走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货膨胀、美元贬值、银根紧缩……可以预见,珠宝行业的整合将会加速,竞争也会加剧,企业利润率将会面临着成本上升和信贷融资难度加大等问题的考验。有一种假设:如果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以上这些不利因素持续存在,那些尚未壮大起来的珠宝企业何去何从?

可见,任何产业的激烈竞争,毫无疑问都会使大批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消亡,从而加大品牌的集中程度,促进产业整体升级。因此,中国珠宝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红海中突围,惟有塑造优秀品牌,通过创新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有关经济文章的读后感

最近,最大的经济新闻是:“美国全世界的“央行”——美联储,为了力挽经济狂澜于既倒,决定加速运转印钞机。美国东部时间17日14时15分(北京18日凌晨2点15分),美联储宣布,有意购买3000亿美元长期国债,并再次购买8500亿美元房地美和房利美相关证券,维持银行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此举震惊了市场。美元多了价值要跌,但其他商品价格要涨。当晚美元应声暴跌,而美股暴涨、金价暴涨、油价暴涨。 ”

未来,经济和资本市场如何演变?各路英雄竞思猜:部分粘贴附后,恐粘一漏万。

我的读后感:

1. 美元贬值难以避免了,注意有个时间节点2009年9月还要8500亿,这不成了“空中加油”了么,强化了长期稳定的贬值趋势预期。

2. 滞胀,就是百姓的难受:来钱慢,花钱快,进账少,开支多,日子紧。不过党爱民的黑色幽默让人宽心一些。我记得最近扬帆的一番宏论更乐观,政府出钱,组织修水利等。不怕没活干,就是说钱路有。经济增长点多来是。

3. 美国起了带头大哥的作用,别国也会开印刷机,包括币的也会开机。我瞎想,如果外资涌入或中国的美元损失,需要等量的人民币冲销,人民币也会贬值。经济发展一段或经济危机一次,钞票数目就多一多,人们的计数能力增强一次。

4. 资源为王,目标共识了。多头思维,方向明确了。时寒冰说的三个环节,靠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了。

记于2009.03.23

叶檀:《全球经济可能从紧缩一步走向滞胀》

叶檀:《美元信用下降 中国如何应对 》从出口导向型结构中突围,中国货币要从殖民地

式的盯住他国货币体制中突围,转而影响大宗商品,影响国际金融秩序。

仲大军:《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美元泥坑的?》3 月18 日,美国政府决定要向美联储发行3000亿美元的国债,6个月之后,还要再发行8500亿的国债。中国投到美国的1.7万亿美元的巨大金融资产很可能在即将到来的美元大贬值和美国高通货膨胀中化为泡影。

党爱民:《分析大量印刷美元的后果》最近宋鸿兵也多次提到金融危机“第二波”。很显然,这次美联储如此大规模印钞,与“第二波”的到来不无关系。然而,不管“第二波”有多凶险,也不管还有“第三波”、“第四波”,只要印钞机一开,再大的波也能抵挡得住。因此,我仍然认为“金融危机最凶险的阶段已经过去”。“最凶险”主要体现在人们对金融危机毫无防备、毫无意识,于是对突然发生的金融危机束手无策。现在全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金融危机上,因此,后面几波危机的规模即使再大一些,但造成的破坏也是有限的。

“全球通货紧缩是主基调”,虽然不是很严重的,但会持续很长时间。失业加剧了广大劳动阶层的贫穷化,因此,全球消费市场会继续萎缩,由此引起投资萎缩,进而引起总需求萎缩、物价下降,温和通货紧缩是未来的主基调,而货币供应量的激增不会改变这个基本格局。

全球化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压缩了社会购买力,也就是说,全球化提高了美元的实际购买力,使得美元的物质基础更加牢靠。只要美国不搞贸易保护,那么,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生产力始终是维持美元信用的主力军。因此,美元不会崩溃。如果美国搞贸易保护,就必然要在美国本土生产美国需要的消费品。那么,因为目前美国国内制造业的空心化,美国一时来不及调整产业结构、恢复制造业,于是必然会导致美国国内通货膨胀,这时候再谈“崩溃”也为时不晚。

很多学者对中国不断购买美国国债提出质疑。“不买国债买什么?”问题根本就不在买国债上,在于赚美元上,在于出口导向上,在于经济发展已经脱离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已经脱离了全民共同富裕的郑重承诺。有些学者提出拿外汇储备买高科技,先不说根本就买不回来高科技,即使买回来了,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这些高科技为谁服务?有些人说买石油,或其他原材料,呵呵,买了石油干什么,最后还是要拿去换美元。因此,既然赚了美元,就没有什么好买的,就只有等着打水漂了。现在有些人操心2万亿的前途,这些人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何必呢?2万亿本身就是给美国缴纳的铸币税,缴了税,就别想着拿回来了。

大量印刷美元的后果是市场失灵。在今天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把钱印出来,对应的物质产品应有尽有。因此,各国政府在可能发生社会的情况下,会极不情愿地把钱用于社会福利,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全民大哭穷也是走出危机的一种办法。